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年内全部交付
将制定“一馆一策”防疫方案
  北京讯 在申冬奥成功六周年之际,北京冬奥、冬残奥各个场馆建设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所有场馆将在今年全部按时交付,为冬奥会的顺利召开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在7月30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介绍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场馆建设进度情况。他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使用39个场馆,包括竞赛场馆12个、训练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24个。截止到去年年底,12个竞赛场馆永久性设施已经完工。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对所有12个竞赛场馆均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对比赛场地、比赛训练赛道进行了验收和认证,对场馆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谈到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的主要特点时,刘玉民说:一是最大程度利用2008年奥运遗产。二是冰上场馆采用环保先进的制冷技术。三是雪上场馆传承自然山林理念。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扰动。四是所有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五是所有场馆使用绿色能源。从去年年底,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即电力均来自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为此,北京冬奥会将成为百年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的奥运会。六是场馆建设带动工业遗址再复兴,通过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的入驻和滑雪大跳台的建成,带动了首钢工业园区的整体发展。七是场馆设计融入中国元素,在场馆规划建设中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比如,首钢滑雪大跳台昵称“雪飞天”,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昵称“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昵称“雪如意”等等。八是赛后利用计划贯穿场馆建设始终。所有场馆,都将赛后利用计划贯穿规划建设始终,并在赛前就已做好赛后运营计划。冬残奥会后,大部分场馆只需进行简单转换就能进入赛后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场馆赛后运营的实效性。
  对于北京冬奥会的下一步场馆建设重点,刘玉民介绍说,接下来:一是完成国家体育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的部分收尾工作;二是结合疫情防控政策,对场馆设施进行微调和完善;三是年底前完成所有临时设施的交付。
  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在介绍冬残奥会场馆建设进度时说,12个竞赛场馆和3个冬奥村(冬残奥村)无障碍设施建设已与场馆主体工程一起同步完工。近期,北京冬奥组委等相关单位开展了无障碍联合检查活动,根据检查情况,所有竞赛场馆和3个冬奥村(冬残奥村)的各主要客户群无障碍流线清晰顺畅、无障碍永久设施建设规范标准、可持续及人性化建设目标明确。截至目前,竞赛场馆和3个冬奥村(冬残奥村)的改建、新建无障碍设备均达到了赛事运行要求。(王东)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