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動態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灣區之聲
标题导航
中國11米級大盾構機在俄貫通首條隧道
新建福厦鐵路正綫隧道全部貫通
“新基建”成爲航運發展新引擎
機流勇進 復蘇向好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基建”成爲航運發展新引擎
智慧港口、智能航運、緑色航道
昆明訊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航運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7月11日是第十七個“中國航海日”,以“開啓航海新征程,共創航運新未來”爲主題的中國航海日主論壇以綫上形式在雲南昆明舉行。
我國是海洋大國,也是航運大國和造船大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擁有數百萬平方公里管轄海域面積,18000公里大陸海岸綫,11000多個海島、14000公里海島岸綫,水上運輸、船舶建造、漁業産量、船員數量等指標穩居世界前列,海運航綫和服務網絡遍佈全球。
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何建中介紹,我國約95%的國際貿易貨物量是通過海運完成的,海運在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暢通、促進世界經貿發展,維護國家海外權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事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雖然我國已成爲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航運大國,但我們離海洋强國還有較大差距,特别是海洋意識和海權觀念上的認識差距。要破除傳統的大陸意識和‘重陸輕海’的觀念,全面認知海洋,依法開發海洋,共同管理海洋。”何建中表示,“中國航海日”的確定,是國家戰略從陸上走向海洋,從海洋大國走向海洋强國的轉折點,它提示國人要增强海洋意識,提昇海權觀念,始終不要忘記國土的概念裏還包含300多萬平方公里藍色國土。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兼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主任趙冲久指出,航運强則國强,航運業是服務内外經濟循環、促進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未來,我國航運業要繼續當好對外開放合作的“主力軍”,增强全球航運資源集聚和要素配置能力,推動航運業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强國建設實現新作爲。
當前,國際航運中心“東移”的趨勢日益清晰,我國航運發展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表示,2020年中國海運進出口量增長了6.7%,達34.6億噸,占全球海運貿易量的比重從27.1%提高至30%,對中國進出口實現正增長貢獻巨大。海運對全球經貿復蘇發揮着强勁的支撑作用,海運業本身也正在加速演化。
“以港口建設爲例,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我國沿海港口空間布局和内河高等級航道體系已基本形成,港口吞吐量多年居世界第一,自動化碼頭的設計建造技術、港口機械裝備製造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董事長王彤宙表示,隨着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以智慧港口、智能航運、緑色航道爲代表的航運“新基建”,逐漸成爲推動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院長費維軍表示,如今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需要進一步發揮水運新優勢:内河航道與沿海水上通道要成爲内循環發展的大動脈,遠洋航運要成爲外循環發展的大通道,港口現代化管理與服務水平要成爲雙循環聯動發展的大樞紐。“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内外形勢,爲推動全球經濟穩步復蘇與增長,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水運行業需要開創新局面,實現新突破,增强新動能。”費維軍説。(訾謙)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