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鹽田港區,滿載貨物的巨輪絡繹不絶。這個承擔着廣東省超1/3的外貿進出口量、全國對美貿易1/4貨量的世界級大港迅速從疫情中恢復元氣,目前日吞吐量近4萬標箱。
廣州港南沙四期碼頭前沿,自動化生産作業行雲流水。作爲粤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廣州港南沙四期工程多系統聯調成功。項目建成後,南沙港區每年集裝箱吞吐量預計可超過2400萬標準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
港口運輸是外貿進出口的“生命綫”。廣東“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推動形成全省港口協同發展格局,携手港澳共建世界級港口群。鹽田港全面恢復正常生産,以後每周將有逾百條航綫輻射全球;廣州港已開闢集裝箱班輪航綫179條,多式聯運助力暢通國内國際物流大通道……疫情防控期間,廣東各大港口防疫生産兩手抓,不斷加快港口項目建設,提昇港口運營效率,優化港口營商環境,爲我省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核支撑,爲全球供應鏈尋找新的“穩定錨”。
防疫生産兩手抓▶▷保障港口正常運營 6月24日,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20個泊位全部恢復作業,目前日吞吐量近4萬標箱,閘口拖車作業量近2萬輛,均已恢復至正常水平。各大班輪公司掛靠鹽田港區的航綫亦已恢復正常。
牽一“港”而動全球。鹽田港的“復原”對全球貿易和全球供應鏈正常運作起到了重要穩定作用。在過去一個多月,鹽田港在堅决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全力以赴復工復産。
航綫的密度關係港口的影響力。即使在疫情防控最嚴峻的6月,鹽田國際仍然迎來3條新增的美洲航綫,世界級樞紐港國際航綫密度再昇級。據瞭解,截至今年6月底,鹽田國際共新增國際航綫逾20條,7月預計新增3條新航綫。届時,鹽田國際每周將有逾百條航綫輻射全球。
硬件實力不斷增强。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透露,6月,鹽田國際新增18臺龍門吊,其中8臺爲自動化及遠程控制龍門吊;繼續對部分岸吊進行加高改造工程,以滿足碼頭日益攀昇的超大型船舶操作的業務需求。
綜合服務能力再提昇。6月29日,遠洋集裝箱船“ZIMVirginia”輪在鹽田港西港區成功加注了2700噸保税船舶燃料油,增强鹽田港區服務能力,有助於穩固現有航綫、吸引國際船舶掛靠,鞏固其作爲世界級樞紐港的地位。
全球90%的外貿物資通過水路運輸,全球疫情蔓延給供應鏈增添了不確定性。廣東各大港口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保障港口正常運營,助力保障國際國内港口物流供應鏈穩定。
“終於等到了疫苗!”7月5日,黄埔區建翔碼頭岸邊,隨着“粤廣州貨1818”輪靠泊,12名港澳航綫船員有序前往碼頭接種疫苗,拉開了廣州港港澳航綫船員疫苗接種專場的序幕。“我們計劃用3—5天的時間,爲近1000名船員接種新冠疫苗。”廣州市港務局黄埔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種疫苗有助於盡快建立水路疫情防控免疫屏障,保障港澳航綫水路運輸企業和船舶正常運轉。
5月下旬以來,華南主要港口都在高位運行,堆場爆滿,拖車駁船效率有所下降,部分班輪公司船舶轉掛南沙港區集裝箱碼頭。“廣州港堅持防疫、生産‘兩手抓’,實施流經港口人、車、船、物的全閉環管理,全力爲珠三角進出口企業提供穩定可靠的出海通道。”廣州港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6月份,廣州港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30.4%,刷新外貿集裝箱單月曆史紀録。
“廣州港南沙港區積極配合班輪公司接靠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靠泊周邊港口的船舶,6月已額外承接56艘次加班船,以保证華南外貿進出口企業的物流暢通。”該負責人表示。
加快港口項目建設▶▷構建港口網絡服務體系 近日,廣州港迎來了多個重點項目投産和交工驗收——粤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南沙四期工程多系統聯合聯調成功暨1號海輪泊位交工驗收、近洋碼頭工程實現滚裝船“安吉26”輪成功靠泊、新沙二期工程實現糧食散貨船“中糧東南”輪成功首靠。
四大港口重點項目總投資145億元,涵蓋了集裝箱、糧食、商品車、綜合倉儲物流等多個方面的港口綜合物流服務體系。“廣州港將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撑和引領作用,保障民生物資供應及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更好服務粤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廣州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益波表示。
佛山高荷港也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6月29日上午10時,佛山港高明港區高荷碼頭工程正式動工。項目將建設4個2000噸級内河集裝箱泊位,同時滿足2艘3000噸級海輪集裝箱船靠泊要求,年設計通過能力爲52萬標箱,總投資約7.36億元。項目完工後將爲當地企業提供便捷的進出口通道。
粤港澳大灣區城市濱江臨海,港口資源豐富,“黄金水道”曾帶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粤港澳大灣區港口群中,廣州港是大灣區内最重要的散雜貨綜合性港口,集裝箱方面是全國最大的内貿集裝箱樞紐港,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綫,廣州港非洲、亞洲等新興市場航綫密度較好,歐美等傳統市場遠洋航綫密度不足。深圳港和香港港以集裝箱業務爲主,歐美遠洋航綫數量較多。從腹地來看,廣州港服務珠江西岸客户爲主,深圳港主要服務珠江東岸腹地客户,香港港的優勢在於國際中轉業務。
如今,廣東港口資源正進一步整合。以粤港澳大灣區首個5G全自動化碼頭——廣州港南沙四期工程爲例,該項目由廣州與佛山、中山三地國企合資投資運營,是粤港澳大灣區城市加强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的生動注脚。
作爲全國港航業龍頭企業,廣州港集團在珠三角投資了中山港和佛山高明港,在粤東投資了潮州亞太碼頭、粤西投資建設茂名廣港碼頭,實現了與珠三角和粤東粤西三大港口群的互聯互通,推進廣州港由大樞紐向網絡化樞紐昇級,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助力粤港澳大灣區建設。
去年,廣州港集團還投資了韶關港、揭陽港,推進形成以廣州港爲核心,粤西、粤東沿海經濟帶港口爲兩翼,以及中山港、佛山港、雲浮港、韶關港等珠江—西江内河港口多支撑的“一核兩翼多支撑”港口群聯動協同發展新格局,構建起面向世界、對接港澳、聯動西江、服務泛珠的港口網絡服務體系,共建粤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
暢通“雙循環”▶▷促進貿易高質量發展 6月2日,20萬噸級集裝箱船“ALZUBARA阿拉伯祖巴拉”輪靠泊廣州港南沙三期碼頭,THE聯盟“南沙—歐洲”FE2航綫正式首航南沙港區。全球集裝箱班輪三大聯盟齊聚廣州港南沙港區。
港口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工農業産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是維係經濟發展、承載國計民生物資運輸的重要物流樞紐,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有着重要的鏈接功能。
“以前通過汽車運送貨物到沿海港口裝船,近期運力緊張,怕趕不上交貨時間。”疫情防控期間,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報關負責人蘇小姐遇到了難題。
新寶電器是國内小家電龍頭企業,生産的電熱水壺、水果豆漿機、咖啡機、麵包機等産品持續處於全球銷量領先的行業地位。怎麽幫助企業産品快速出海?“灣區一港通”等物流新模式幫了大忙。
目前“灣區一港通”已在廣東省内廣州、佛山、肇慶、雲浮、中山等5個地市的10個内河碼頭推廣應用,不同地區、不同關區的沿江港口,通過與南沙樞紐港共享港口代碼,實現了進出口貨物在港口之間的自由調撥流轉,對簡化通關手續、提昇通關效率、加强港口聯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灣區一港通’將加快覆蓋到廣州海關關區内有業務需求的内河碼頭,同時加大與其他直屬海關的跨關區推廣合作,推進拱北海關關區中山港、珠海港,黄埔海關關區黄埔港區等港口碼頭與南沙港合作,激活粤港澳大灣區港口群資源,提高灣區綜合物流服務質量,保障灣區國際供應鏈順暢穩定,進一步提昇大灣區貿易自由化通關便利化水平。”廣州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粤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方面,2021年,新開通“蛇口—順德(北滘)”“贛深組合港”,目前以深圳港爲樞紐港的“組合港”項目已經達到4組。
廣東還通過多式聯運,讓企業進出口有更多選擇通道。4月29日,首列從廣州港始發的“港鐵號”海鐵聯運中歐班列發車。這趟“港鐵號”不僅創下中歐班列開行以來貨值歷史新高,還標誌着匯集國際國内兩個市場優勢、統籌海運陸運模式打造的“海運+班列”海鐵聯運獲得成功。
“中歐班列成爲外貿企業的又一重要進出口渠道。海關幫助企業充分發揮廣州港國内國際雙循環交匯點優勢,不斷吸引新的貨源,爲國内外企業提供國際物流大通道的新選擇。”新港海關關長鐘宏文表示。(賓紅霞 陳曉 柳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