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北京冬奥會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工程完工


   北京訊 記者7月6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北京冬奥會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工程已於6月底完工。該工程歷時近6年,是北京冬奥會建設週期最長的工程。
  延慶賽區核心區位於風景秀麗、自然資源豐富的北京市延慶區小海陀山,於2020年底陸續建成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等競賽場館,以及延慶冬奥村和山地新聞中心等非競賽場館。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於德泉介紹,爲保護當地青山緑水,將施工帶來的生態擾動降至最低,延慶賽區於2015年起開展生態修復工程,以賽區7條雪道和市政道路邊坡爲主要區域,共計完成214萬平方米生態修復工作。
  記者搭乘纜車登上海拔2198米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出發區,這裏高山草甸長勢良好,花艸林木繁茂多樣。雪道覆蓋青草依山而下,場館掩映於山林之中。一派生機勃發景象背後,離不開生態修復建設者的努力。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延慶場館建設處處長劉利鋒介紹,2016年,延慶賽區動下“第一鍬土”前,已前瞻性開展生態環境本底調查。通過摸清賽區内動植物種類、數量和分佈特徵,掌握土壤、水文等數據,爲科學保護和合理施工指明方向。
  “我們珍惜賽區内的一草一木,將它們視作有靈魂的生命對待。”劉利鋒説,建設者爲賽區受到擾動的植物定制“一對一”保護方案。對受擾動小的植物實施原地保護,對施工無法避讓的樹木安排“移民”。
  2017年4月,延慶區張山營鎮上板泉村8號地成爲賽區樹木遷地保護基地。同時,建設者移植762棵樹木到新修建的延慶冬奥森林公園。目前,賽區内原地保護樹木313棵、遷地移植喬木24272株、近地移植灌草11027株,這些植物都得到專業園林單位的精心養護。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志翔介紹,延慶賽區建設之初自然環境惡劣,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异常艱辛,但從目前工作成果看,這些付出是值得的。
  他介紹,爲避免外來物種入侵,迅速恢復原有植被,建設者對含有大量種子和有機質的表土進行了手工剥離和回收。當時,山地環境難以使用機械作業,大家就站在寒風中,人工將表土挖起、裝袋、編號,再背出去妥善保存。現在,這些珍貴土壤已在合適時間得到原樣回填。
  “在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工作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北京冬奥會‘緑色辦奥’理念的生動落地。生態保護和工程建設同樣重要,我們既是建設者,也是生態資源的守護者。”北京北控京奥建設有限公司景觀工程師趙瑞勇感慨。
  他介紹,現在賽區不僅植物得到保護,動物也紛紛“回家”。賽區架設的29臺紅外相機,多次監測到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活動踪迹。2020年底,一只狍子誤入滑雪賽道,工作人員將其救出並放歸山林;延慶冬奥村附近,也常有猴子覓食嬉戲。
  於德泉説,雖然按照工期計劃,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工程實現完工,但生態保護工作没有止步,而是進入到更加精細的美化和優化階段。“我們希望將賽區打造成一處四季如畫的生態寶地、一份值得傳承的優質資産、一個展示新發展理念的‘北京樣本’。”他説。(張驍 夏子麟)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