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訊 長橋卧波,複道行空,琴鳴絹舞,嶺南花舟。6月25日,世界跨度最大、寬度最寬的曲梁斜拱人行橋——廣州首座珠江兩岸人行橋正式建成開通。經過全球征名、專家評審和市民投票後,廣州城投集團宣佈,廣州首座珠江兩岸人行橋命名爲“海心橋”。
6月25日,市民代表與征名活動獲奬者共同宣佈人行橋開通後,許多市民迫不及待登橋賞景。入夜後,海心橋更是燈光全開,在水上熠熠生輝。同時,海心橋竣工開通的新聞也登上了微博“熱搜”。
一橋飛架珠江岸,天水一色映朝暉。隨着海心橋開通,千年羊城又多了一張新名片。
海心橋地處廣州市城市會客廳中心,南連廣州塔、廣州國際媒體港,北接二沙島、珠江新城CBD商業區,橋梁爲斜拱曲梁斜拉橋,跨度爲198米,全長488米,寬度爲15米,是世界跨度最大的曲梁斜拱人行橋。
“海心橋”之名與海心沙這個地名息息相關,有海納百川、海之心、海上絲路之意,與海珠橋、海印橋相呼應,普通話和粤語發音都朗朗上口。據廣州城投集團總經理陳强表示,“海心橋”是網友投票呼聲最高,也是專家們最認同的名字,可以説是衆望所歸。
在50多萬人的投票中,“海心橋”得票超過17萬票,大幅領先第二位,最終勝出。該名字的作者歐星朋表示:“很開心大家喜歡這個名字,也很開心能爲這個全新的廣州地標命名。”
歐星朋是一個攀岩教練,今年26歲,對建築的外形有着天生的敏感。他説:“當時征名活動正在火熱進行,我也立即報了名。我看人行橋處於珠江水上,又臨近海心沙,於是就起名‘海心橋’。”
歐星朋説,這次在征名活動獲奬,有運氣的成分。“我覺得很多人都會想到‘海心橋’這個名字,只是我速度較快而已。”
“海心橋”這個名字的確得到了很多市民和專家的認同。之前何鏡堂院士曾公開表示喜歡“海琴橋”這個名字,如今他也更青睞“海心橋”之名。何鏡堂院士説,廣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主辦、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承辦這次征名活動,很有意義,也廣泛聽取了公衆意見,讓更多人能够參與其中。
6月25日晚上,海心橋開通文藝表演及亮燈儀式在二沙島藝術公園舉行。20時05分,海心橋的亮燈儀式在執信中學合唱團演唱的一曲《夢裏的珠江緩緩地流》的歌聲中拉開序幕。流淌的音樂聲與海心橋的燈光交相輝映,爲羊城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三位執信校友與大家分享了海心橋背後的故事。他們分别擔任了海心橋的造型設計、橋梁的結構設計以及建設過程中的監測監控。這三位校友還有一個共同的領軍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首席總建築師何鏡堂。何鏡堂院士非常高興,他説:“看到年輕一代的成長,我感到更年輕!”何鏡堂表示,海心橋是一個紐帶,連接着珠江兩岸。同時,它是一座人文橋,把嶺南很多文化元素提煉出來,融合在裏面,體現了廣州實幹、通融、創新的嶺南精神。“它還是一座民心橋,是爲民辦實事的生動實踐。”何鏡堂説。
6月25日晚,爲慶祝廣州首座珠江兩岸人行橋——海心橋正式開通,廣州上演了精彩的無人機天幕光影秀,讓大家在海心橋的亮麗燈光下,享受了一場光影盛宴。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心橋參照旅遊景區模式進行運營管理,實施預約、錯峰、限時、限流、限量管控模式,每天7時至24時對外開放,原則上1小時爲一個時段,每個時段最大承載量爲2500人。從6月26日開始,市民登録“海心橋”公衆號,在“遊覽預約”一欄點擊“個人預約”,選擇預約日期和時段,登記姓名和手機號碼,就可以進行預約。市民遊客上橋,要出示穗康碼緑碼。此外,海心橋上嚴禁擺賣,嚴禁放飛無人機,市民需要文明遊覽。(全杰 方晴 蘇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