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将在香港公开展出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均有香港科研人员参与
  香港讯 近日,本报记者获悉,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的月球土壤,将赴香港进行公开展出。
  去年12月,嫦娥五号成功将重达2公斤的月球土壤带回地球,此次展览,香港市民将有机会亲睹“天外之土”。据悉,部分月球土壤随国家科学家访问团前往香港,并拟于6月27日至7月初在香港公开展览。
  此次国家科学家访问团还将到访香港理工大学等香港高校、中学,与香港学生们分享中国航天故事。
  事实上,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均有香港科研人员参与。
  香港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是香港唯一参与“嫦娥五号”任务的院校,团队负责研制“表取采样执行装置”,令采测器可顺利完成月面采样及封装。
  2020年“嫦娥五号”探月工程,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精密工程)容启亮团队研制的采样执行装置,再一次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贡献“香港力量”。
  当被问及“嫦娥五号”成功携带月壤返回地球的心情,容启亮直言,“如释重负”。他介绍,“嫦娥五号”立项时,有很多团队参与竞争,最终由香港理工大学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手,成功争取到项目研发的机会,其中,香港理工大学负责“表取采样执行装置”部分,这是负责在月球表面采样的关键仪器。容启亮与团队在接近10年的研发过程中,做了很多实验,他说,装置在取样时可谓“步步惊心”,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错,幸好最终顺利完成了这个“国家级任务”。
  据介绍,在封装月壤的装置上,有一个小小的香港理工大学标志。容启亮说,这个标志,从香港理工大学出发,从香港出发,落在月球,最后又回到了地球。
  容启亮表示,香港的科学研发,需要和内地紧密合作,一方面内地有香港没有的研发仪器,另一方面内地科研人员非常勤奋,双方在很多方面可以互补。他鼓励有志从事科研的港青放眼湾区,开拓视野,去到一个更大的范围,做真正对人类有建设的研究。
  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去年11月24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去年12月17日,返回器带着由月球表面采集的2公斤的月球土壤,成功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着陆,这标志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后,第三个取得月球样本的国家。1976年前苏联月球探测器“月球24号”带回170克月表土壤样本之后,相隔44年,中国将月球土壤带回地球。(林雨润)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