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訊 香港東涌新市鎮擴展區是大嶼山首個智慧型低碳社區試點,推行智慧、環保及對環境氣候具抗禦力的城市概念。6月6日,本報記者瞭解到,東涌東填海工程目前正如期進行,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其多個工程範疇,用上超過30項創新技術,如物聯網(IoT)、雲端系統、人工智能(AI)、衛星導航、智能安全措施等,體現智慧城市發展。
【InnoTCE大腦—數碼化管理平臺】 InnoTCE内一間設有大小電腦屏幕的房間,爲其“大腦”——數碼化管理平臺。香港土拓署土力工程師甄俊豪介紹説,平臺采用嶄新的數碼分身技術(DigitalTwinTechnology),透過物聯網(IoT)感測器,收集並整合工地各項施工數據和紀録,然後傳送至應用建築信息模擬(BIM)技術的智能平臺,以模擬地盤的運作,在虚擬空間爲工地構建一個同步的數碼分身,讓工程團隊可以即時掌握整個工地的狀况,作出快捷及準確的决策,促進日常工地管理和團隊間的協作。
【引入人工智能技術】 確保工地安全是十分重要的課題。香港土拓署土力工程師鐘榮華介紹,工程團隊以人工智能(AI)技術,監察具高風險的工作,加强安全表現和成效,其中,地盤内的人工智能攝像機,具備分析、機器學習等技術,能全天候監察工地内主要車道及一些具風險的限制區域,例如爲海上工程而設的智能船隻闖入預警系統,能够辨認工程船隻,當發現非工程船隻在警示區域,便會立即通知監督人員跟進,勸諭和帶領相關船隻離開。
【運泥車實時追踪和監察系統】 另外,爲加强工地環境的管理,工程團隊亦利用人工智能攝像機,分析和監察工程車輛離開工地時的清潔狀况,减少車輛把泥濘帶到附近街道。
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是首個工務工程項目引入運泥車實時追踪和監察系統,記録和監察運泥車的位置和行駛路綫,防止非法傾倒建築廢料造成環境污染。運泥車上設置傾斜感應器和人工智能攝像機,如發現運泥車在非指定位置懷疑傾倒廢料,系統會即時通知監督人員跟進。
【實時填海沉降監測】 科技的應用還可節省人手和提昇工程效率。鐘榮華介紹,沉降監測是填海工程的重要部分。以往,測量員必須前往每個監測站,用人手量度數據,由於填海面積幅員廣闊,所需的人手和時間會相應龐大。東涌東填海工程采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技術,把監測站連接到衛星群,配合雲端計算,可以實時監測填海沉降的幅度,有助提昇施工效率和質量。
【前綫員工支持創新科技】 InnoTCE内還設有多個訓練區,並引入虚擬實境(VirtualRe-ality),糅合數碼影像和現實操作,讓工友在安全的情况下學習。前綫員工鄭祖衛分享説,以前的建築工程設計和建造都是靠圖紙説明,工友很難明白當中復雜的工序,虚擬實境訓練令工友猶如置身真實的工作環境,對施工方案會有更深刻的印象,對不同工序可能産生的危險亦會有更高的警覺。
【科技孵化平臺】 除了提供數碼化工地管理,InnoTCE還是一個科技孵化平臺。甄俊豪説,工程團隊積極與業界、學術界和科研界合作,研發提昇工程技術和質量的建築科技,例如最新研發的被動式輻射制冷涂層,InnoTCE是全港首個實地測試點。有别於傳統的制冷系統,被動式輻射制冷涂層是一種零耗能,且無需制冷劑的降温技術,涂在建築物屋頂或外墻,能降低其表面温度,從而節省空調耗能。另外,工程團隊正與科研機搆合作,試驗一種技術,令過濕的惰性建築廢料快速變干,以加快重用。
香港從一開始便把東涌東填海工程工地建設爲“智慧工地”,標誌着香港全力把東涌新市鎮擴展區發展爲一個智慧型、緑色及低碳社區的决心。期待填海工程如期完成,切實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令香港成爲一個宜居宜業的智慧城市。(林雨潤 簡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