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訊 在全國三大中韓産業園之一的中韓(惠州)産業園起步區裏,塔吊高聳,30多個項目在建,10多棟建築已封頂。“惠州區位優越、營商環境良好,對韓國企業特别友好、服務很熱情。隨着粤港澳大灣區和中韓(惠州)産業園建設,越來越多韓國企業到惠州投資。”近日,韓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洪性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爲惠州點贊。
面向全球集聚資源,惠州以大平臺承載大項目,以大開放引領大發展。特别是搶抓粤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機遇,惠州依託3個“國字號”園區和7個千億級産業園區,加快打造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萬億級産業集群。
今年以來,惠州推出便民利企系列措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一季度,惠州GDP達1034.93億元,同比增長23.2%,兩年平均增長6.1%,居於全省前列,實現“十四五”首季“開門紅”。
【與深圳融合發展】 五月的惠州潼湖,緑意盎然,風光旖旎。這個廣東省最大的内陸淡水濕地,憑藉良好的生態吸引大批鷺鳥安家。中韓(惠州)産業園起步區也憑藉毗鄰深莞的區位交通優勢吸引大批項目落户。截至目前,中韓(惠州)産業園累計落地項目134宗,總投資1685億元,全部投産後年産值將超過2400億元,其中91宗已供地、79宗已動工、7宗已投産,今年還將投産15宗。
這是“雙區”建設背景下惠州開放發展的縮影。就在4月20日舉行的深圳—惠州産業協同創新對接交流會上,共有72宗來自大灣區的項目簽約,投資總額逾860億元。而去年以來,惠州有111宗簽約項目來自深圳,投資總額超1070億元。“深圳研發+惠州智造”成普遍現象。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表示,惠州毗鄰廣深,區位優勢明顯,土地空間廣闊,且電子信息、石化産業在全省領先,外向型經濟活躍,已成大灣區投資熱土。
隨着全域納入深圳都市圈,惠州“融灣入圈”的發展方向更加清晰。近日出臺的《惠州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提出,推動實現與大灣區城市交流合作更加廣泛深入,與深圳先行示範區融合發展更加緊密高效。
這是以惠州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的首個聚焦深圳都市圈的文件,35條舉措將加速與深圳一體化、同城化發展。
在毗鄰深圳、東莞的惠州市惠陽區新圩鎮,計劃總投資300億元的梅龍湖智能製造産業新城項目施工正酣,挖掘機、工程車穿梭,多棟建築已完成結構封頂。就在旁邊,深莞惠紅色幹綫等交通大動脈也正在打通。在“雙區”建設機遇下,這裏已簽約來自深圳等地的31家企業,另有40多家企業在談。
如今,惠州正努力打造世界級緑色石化能源基地、世界級電子信息産業基地重要板塊、國家級能源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高端緑色農副産品重要供應基地、大灣區宜居宜業宜游的花園品質城市,爲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户】 近日公佈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惠州全市常住人口突破600萬大關,10年增加144.6萬人,增量排全省第5位;惠州市區常住人口接近350萬,昇級爲“Ⅰ型大城市”。
惠州仍實現人口快速增長,反映出城市能級和吸引力不斷提昇。其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的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是惠州吸引人口的加分項。
近年來,惠州搶抓“雙區”建設機遇,加快構建現代化陸海空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大力推動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空港、海港等互聯互通,打造粤港澳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户,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速涌動。
走進厦深高鐵惠州南站,只見人流穿梭,高鐵飛馳。這裏每天有近60趟列車通往深圳,10分鐘即可扺達深圳坪山站,30分鐘就到了深圳北站,深惠“半小時經濟生活圈”已經形成。
5月13日,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開工建設。這是廣東省“十四五”時期首條開工建設的城際,也是惠州全面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的最新舉措。該項目建成後,惠州北站將成爲集高鐵、城際軌道等於一體的交通樞紐。
不僅如此,正在建設的贛深高鐵、廣汕高鐵將在惠州交會。建成通車後,從惠州坐高鐵到廣州、深圳、東莞、河源、汕尾都只要半小時左右。
當前,惠州還大力推進惠州幹綫機場建設,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同時,加快推動惠州港擴能昇級,深化惠鹽組合港合作,促進與深圳、廣州、東莞等港口聯動發展。
引人關注的是,惠州立足暢通大灣區互聯互通渠道,着力在構建以“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爲核心的大交通體系上實現新突破,加快推進1號公路(惠灣高速),并力争10月開工建設聯通深圳的東西軸綫(惠坪高速)、聯通廣州的沿江軸綫(惠州至增城高速)。
【全球巨頭來布局】 在國家重點建設七大石化産業基地之一的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已有來自美國、日本、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化工巨頭進駐,煉化一體化規模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級緑色石化産業基地加速崛起。
眼下,總投資約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正加快建設。這是美國企業在華獨資建設的首個重大石化項目。
大項目陸續到來的背後,是惠州聚力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萬億級産業集群。
除了埃克森美孚,總投資額約56億美元的中海殻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簽約,總投資150億元的恒力(惠州)PTA項目動工……
由世界500强企業投資的恒力(惠州)PTA項目,正建設全球單體産能最大的兩條250萬噸/年PTA生産綫,計劃1年半時間建成,預計年産值200億元。
就在大亞灣石化區直綫距離約10公里處,惠州新材料産業園瞄準打造國内一流新材料産業基地、粤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計劃總投資約159億元的宇新輕烴綜合利用項目正加快建設,未來全部投産後預計總産值322億元。
“項目在建設規劃、土地供給、合作簽約等方面得到惠州大力支持,僅半年多時間就完成了從洽談到動工全流程。”湖南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先念爲惠州的辦事效率和營商環境點贊。
幾十公里之外的惠東稔平半島,總投資估算約1200億元的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總投資約68億元的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正在建設,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呼之欲出……
放眼惠州,行業“優等生俱樂部”已經形成。目前,累計有近7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惠州投資興業,境外30多家世界500强跨國公司在惠州投資了60多家企業。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今年以來,惠州唱響深度融入“雙區”建設的時代强音,在多方面主動對接深圳,正在迎來發展黄金期。(周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