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改善香港的医疗状况已经刻不容缓

   香港讯 5月23日,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在网络发文,表示:改善香港的医疗状况,已经刻不容缓。
  本港医生人手严重短缺,公营医疗系统长期超负荷,专科服务轮候时间颇长,部分需求殷切的服务轮候时间超过两年,医护人员疲于奔命,影响医疗服务的质素。为解决医生人手短缺问题,政府将于6月2日向立法会提交《2021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以开辟新途径,让合资格且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在香港执业,希望立法会及社会各界全力支持。
【公营医疗服务需求增加】
  公营医疗医生人手短缺尤其严重。2020年医院管理局和卫生署欠缺共710名专科医生和准专科医生。2020至2021年度,医管局专科门诊求诊人次达747万,较十年前(2010至2011年度)增加约84万。而病人住院(包括住院及日间住院服务)日次由十年前的766万增加至2020至2021年的820万。需求极殷切的专科(如内科和眼科)的例行类别个案轮候时间均超过两年。卫生署的儿童体能及智力测验服务有十个专科医生空缺(空缺率为40%),以致在2020年,只有约65%的新症可以在六个月内完成评估,远低于90%的目标,情况令人忧虑。
  随着本港人口急速老化,以及市民对公营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医生人手短缺的问题若不解决,受苦的只会是广大市民,尤其是基层和长者。
  香港缺乏医生人手是不争的事实。以人均医生比例而言,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有两名医生,远远落后于其他先进经济体,包括新加坡(2.5名)、日本(2.5名)、美国(2.6名)、英国(3.0名)和澳洲(3.8名)。食物及卫生局进行的《医疗人力推算2020》(以2017年为推算基准年)显示,根据本港人口结构变化推算医疗服务需要,医生人手由目前到长期均会持续短缺。到2030及2040年,分别会短缺1610名和1949名医生。
【单靠本地培训难解决问题】
  虽然政府在过去十年已不断增加两间医学院的医科生学额,然而训练医生需时,扩张医学院培训容量亦有实际局限,因此不能单靠增加本地学额去解决医生人手问题,而须考虑引入更多合资格非本地培训医生。1991至2000年间,非本地培训医生在港注册高达2224名,占同期在港新注册医生人数4950名的45%。然而,2001至2010年间只有366名非本地培训医生在港注册,2011至2020年则有396名。因此,政府认为有迫切需要为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另辟途径,让他们只要符合特定条件,便无须通过执业资格试,亦能够在香港取得正式注册资格。
【多管齐下,改善公共医疗服务】
  公营医疗系统正面对许多挑战,医生人手只是其中一环,有些结构性问题需要另行处理以改善公共医疗服务。特区政府已采取并会继续推展各项措施以加强公共医疗服务,当中包括:挽留医管局医生(包括推行退休后重聘计划、聘用兼职医生、提供更多晋升和培训机会等);促进公私营协作计划,利用私营界别的容量来减轻公营界别的压力;通过两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提升硬件设施,从而提供额外病床;以及推动基层医疗,并加强基层医疗领域各专业、界别和组织之间的协调,以减轻公营医院的压力。然而,若欠缺足够医生人手,任何服务的改善也难以实行。长远而言,通过并实施条例草案具一定效益,新途径(即特别注册)将吸引更多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回港执业,以增加公营医疗系统的医生人手,提升医疗质素和效率,亦可缩短病人轮候服务的时间,纾缓医生的工作压力。
【十年医院发展计划:阶段性进展】
  政府在2016年与医管局开始推行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并预留2000亿元拨款,用以进行合共16个项目,以额外提供逾6000张病床和94间手术室,并增加专科和普通科门诊诊所的服务名额。至今,政府已把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下的14项工程计划全面或部分提升为甲级,总承担额合共逾701亿元,占2000亿元的35.1%。我们计划在今年第二季就三项医院工程计划申请拨款,包括在启德发展区兴建新急症医院;北区医院扩建计划——工地平整及地基工程;及玛嘉烈医院荔景大楼扩建计划——工地平整及地基工程。如建议的三项拟议医院工程计划获批,累计核准承担额将为逾1095亿元,占2000亿元的54.8%。
【筹备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
  为加快推行将来的医院发展,行政长官于2018年施政报告宣布,已邀请医管局筹备在下个十年周期(2026至2035年)推展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计划预算费用为2700亿元,涵盖共19个工程项目,当中包括兴建新医院及社区健康中心,以及重建或扩建现有医院1。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完成后,可额外提供逾9000张病床及其他新增医疗设施,大致上足以应付直至2036年的预计服务需求。医管局会逐步展开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的筹备工作。
  两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可增加资源规划的确定性,有利各医院工程项目的落实和推展工作,医管局亦可在人力和其他医疗资源方面及早做好计划和作出配合。(林雨润)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