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長江經濟帶運輸船舶岸電系統受電設施改造全面啓動

   武漢訊 5月19日,記者從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組織召開的長江經濟帶船舶岸電系統受電設施改造動員視頻會上獲悉:自今年起到2025年底,國家將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船籍港在長江經濟帶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和上海等11省(市)所有600總噸以上運輸船舶的岸電系統受電設施改造,同時協同推進長江幹綫碼頭岸電設施建設和改造昇級,從而實現此類運輸船舶靠港岸電使用率達到100%。
  據悉,納入此次受電設施改造的船舶類型主要爲内河運輸船、進入長江的中國籍國内航行運輸海船和特定航綫江海直達運輸船,包括集裝箱船、滚裝船、600總噸及以上干散貨船和多用途船等(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運輸船舶除外),總規模達2.6萬餘艘。根據安排,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内河集裝箱船、滚裝船、1200總噸及以上干散貨船和多用途船,以及海進江船的改造工作;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600總噸及以上内河干散貨船和多用途船的改造工作。同時,鼓勵其他類型的運輸船舶(液貨船除外)實施改造。
  爲確保改造工作有序高效推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該項目納入了長江經濟帶緑色發展專項中央預算内資金支持範圍,給予不超過項目總投資60%的資金補貼,並會同交通運輸部出臺了技術方案和補助定額。同時交通運輸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各地方政府出臺相關優惠補貼政策,如港口岸電將繼續執行大工業電價並免收容量電費的支持性電價政策,推動地方政府出臺岸電使用服務費補貼政策,確保船舶使用岸電成本原則上不高於燃油發電成本。
  長航局局長付緒銀介紹,按照交通運輸部的總體部署,長航局於2019-2020年組織重慶市和湖北省完成了54艘三峽游輪受電設施改造,協調國家電網公司完成了三峽岸電試驗區建設,實現了三峽壩區客船使用岸電全覆蓋,客船在碼頭接插岸電從原來20人、2小時縮短到4人、15分鐘。
  今年3月份,長航局組織重慶、湖北、江蘇等地完成了54艘貨運船舶受電設施改造試點。在此基礎上,長航局組織有關技術機構和試點省份,經過專題研究、市場詢價、第三方評估和專家評審,編制了《長江經濟帶運輸船舶岸電系統受電設施改造項目技術方案》,提出了不同類型、噸級船舶的13種改造技術方案和補助資金建議,印發了《長江經濟帶運輸船舶岸電系統受電設施改造推進方案》和補助資金申報指南。長航局還會同長江水系各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上海海事局、浙江海事局、國家電網公司營銷部、中國船級社和系統内單位單位,建立長江水系船舶和港口岸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做好協調、調度和監督檢查工作。
  付緒銀表示,此項工作是長航局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長江保護法》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交通運輸部等國家部委關於長江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要求,實施交通强國建設長江岸電試點工作,服務長江經濟帶緑色發展的重大舉措,同時也是黨史學習教育中,長航局爲群衆辦實事系列部署的重要一項。
  據統計,2020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港口和水上服務區岸電使用23萬次、231萬小時、用電約5000萬度,用電量比2019年翻了一番。長江游輪和大型客運碼頭以及京杭運河水上服務區基本實現了岸電全覆蓋、全使用。(殷黎)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