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訊 年收入超過9億元人民幣,同比净增長125%,這是去年近20家有香港元素的高科技創業團隊在廣東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産業基地取得的成績。
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産業基地是港莞聯動協同創新的縮影。灣區内資源、人才等要素集聚,在廣東東莞碰撞出新的發展機遇。
成立於2014年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産業基地通過聯結香港、内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上下游供應鏈等資源,利用東莞松山湖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産業優勢,搭建完整機器人生態體系,成爲一個面向内地、香港乃至全球的機器人和智能硬件創業平臺。
十多年前,石金博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博士。畢業後,她回到内地創業。2011年,她創立的東莞市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落地松山湖。這是一家旨在推進小型生産綫自動化的機器人企業,現在這家公司已成長爲擁有全品類工業機器人産品的公司,産品品質和性能達到國内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石金博説,香港的學習經歷爲她提供了廣闊的國際視野和良好的學術訓練,而東莞爲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空間。
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産業基地吸引了越來越多來自香港的創業團隊,並由此帶來了更多内地的智能製造企業聚集。截至去年,基地共孵化了80家創業企業,累計産值超過35億元,成了東莞智能製造的一張亮眼的“名片”。
在香港科技大學就讀機械工程專業時,陶師正就對電動船舶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爲學校就在海邊,有機會接觸一些像帆船、帆板之類的海上運動。這些使用汽油發動機的船隻,噪音很大,味道也很重。當時就産生了一個想法,想去尋找電動的方式替代傳統的燃油機。”
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和其他三位香港科技大學的同學一起成立了廣東逸動科技有限公司。導師李澤湘爲他們提供了資金和實驗室,隨後他們就在香港科技大學的實驗室裏一頭扎進了相關技術的研究。
“香港和東莞的深度合作,讓我們看到了把技術變成現實的清晰路徑。”陶師正説。2015年碩士畢業後不久,他選擇了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産業基地作爲逸動科技的總部。
松山湖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更像是爲他們的智能船舶夢想量身打造的孵化場地。當地政府積極提供支持,在得到不污染水體、不改變生態環境的承諾之後,同意了逸動科技使用這片水域測試産品的申請。
6年後,逸動科技在智能船舶這一領域做到全球領先水平,合作及代理商遍佈全球58個國家和地區。
“香港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國際前沿的技術、瞭解全球市場,而東莞有着强大的産業鏈資源和市場需求,松山湖基地又聚集了一大批同行互動交流。這種良性結合給了我們瞄準全球頂尖水平的信心。”陶師正説。
作爲一家總部在東莞、在深圳和香港都設有辦公室的企業,近年來粤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爲陶師正的企業帶來了諸多利好。
“港珠澳大橋和不久後開通的深中通道正在使大灣區的人員、資源流動越來越便利。通過整合各個地方的優勢,大灣區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區域内的企業也會有更强大的全球競争力。”陶師正説。(吕誠成 黄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