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港中大杨伟豪教授成为首位获IEEE理查德•汉明奖章的亚洲学者



   
   香港讯 香港中文大学卓敏信息工程学讲座教授兼网络编码研究所联席所长杨伟豪教授日前出席于网上举办的2021电机暨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愿景、创新和挑战峰会暨年度颁奖典礼。在全球顶尖工程师、企业家和科技界人士见证下,获颁授2021年度IEEE理查德•汉明奖章,以表扬他在开拓网络通讯和BATS网络编码等方面的重大贡献。杨教授亦是该奖项自1988年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洲学者。
  据悉,IEEE奖项评审委员会形容杨教授的贡献为:永久改写了我们对网络通讯的认知,并深刻影响了纠错码、信息安全、无线网络和数据存储等范畴。
  杨教授表示:我十分荣幸获得这个奖项。网络通讯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很高兴能参与并见证全球通讯及网络技术的进步。我和团队会继续探索崭新的无线网络传输协议,并扩大BATS编码在物联网、太空和卫星通讯等各方面的应用,造福大众。
  杨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信息理论专家,也是网络编码领域的联合创始人。他以崭新的方式将信息理论、编码技术和网络系统结合,不但为网络编码领域奠定了基础,更对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影响深远。
  在颁奖典礼上,杨教授感谢他的团队、工作伙伴及学生的支持和启发,并成为他在科研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名研究人员,科研就好比一场冒险之旅。我亦非常高兴能够在物联网时代中作出一点贡献。”
  在1990年代末,杨教授提出网络编码的崭新概念,彻底改变了网络通讯的发展。网络编码通过对网络内部的数据包进行编码,令网络的信息传输量得以大幅增加。这意味着用家可以在互联网更快速和顺畅下载数据及观看视频,并进行更安全的通讯。杨教授与其团队其后专注研发一种名为BATS的网络编码技术,用于解决无线多跳网络中数据包流失的问题。目前,研究团队正与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续大屿办事处合作,于大屿山一段流动网络讯号覆盖较弱的远足径应用这项技术进行先导测试,为远足人士提供无线网络服务。
  杨教授在开拓信息理论范畴亦功不可没。他率先提出熵函数的几何框架,证明非香农不等式存在的可能性。其后,他与合作伙伴一同发现第一条非香农不等式“张–杨不等式”。这开创性的发现证明了香农不等式的不完备性。除了信息论之外,这项研究还对不同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杨教授凭借其研究贡献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2018年ACMSIGMOBILE时间考验论文奖和2016年IEEEEricE.Sumner奖,并获得香港工程师学会、香港工程科学院和IEEE的院士荣衔。杨教授亦拥有关于BATS编码的10项专利。
  IEEE理查德•汉明奖章成立于1986年,以理查德•汉明博士的名字命名,是IEEE颁发的最高奖项之一。汉明博士在计算器和计算科学的发展中举足轻重,他在信息科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贡献,包括汉明误纠错码。汉明奖章授予对信息科学、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雨声)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