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動態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工程紀實
标题导航
中國積極開展國際探月合作
“十四五”期間加快水庫除險加固
荆州緑地之窗三期嚴重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
新加坡總統府5月13日重新對外開放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國積極開展國際探月合作
携手探索浩瀚宇宙,增進人類共同福祉
北京訊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廳裏,用水晶容器盛着的月球樣品,與其他科技實物,共同展現了中國探月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就。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中國推動航天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創新發展,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努力爲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中俄——將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
近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聲明説,國際月球科研站將面向所有感興趣的國家、國際組織和國際伙伴開放,在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規劃、論证、設計、研製、實施、運營等方面開展合作,並歡迎在項目的各個階段,在任務的各個層級,以實物和非實物的形式參與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的、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可進行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如月球自身探索龢利用、月基觀測、基礎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证等。根據中俄兩國計劃,後續還將發佈《國際月球科研站實施路綫圖》,以及明確其他有興趣國家或國際組織的加入程序。
本世紀以來,人類發現了月球的全新特徵,特别是極地地區發現了水冰沉積迹象。對未來的月球基地而言,冰是水和氧的重要來源。同時,月球冰可能包含太陽係最早的物質成分,有助於闡明地球生命的起源。這一發現引發了人們對月球的廣泛興趣。
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所長阿納托利·彼得魯科維奇對記者表示,月球是人類探索太空新領域的重要“跳板”。
“俄中兩國的太空合作由來已久,在月球探索領域各具獨特優勢,能力相輔相成。”彼得魯科維奇曾受邀參與中國“雙星計劃”,研究地球磁層。他表示,中國探月工程如期完成“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創建了許多先進的技術系統,比如在看不到的月球背面通過中繼星進行遠程操控、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俄羅斯除了研發出獨特科學儀器外,還在探月實操上有着豐富經驗。彼得魯科維奇舉例,月球夜晚温度極寒,長達近兩周,俄方有技術保证月球站能在這樣的環境中正常運轉。“俄中雙方在核能和航空等行業的合作經驗表明,兩國聯手可以取得重大成功。”
目前,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正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國家天文臺和雲南天文臺等科研單位在多領域進行合作。“太空技術异常復雜,每個國家各有所長;太空探索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合作將使我們達到新的高度。”彼得魯科維奇認爲,對外層空間的研究和探索是全人類的任務。以探月爲例,科學家需要來自月球表面多個點的數據,分析盡可能多的土壤樣品。僅憑單一國家的空間計劃是不行的,必須通力合作。“中國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不斷開放合作新方向。我們對未來感到樂觀。”
【中意——新識别近11萬個月球撞擊坑】
去年底,一支由中國吉林大學、意大利特倫托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組建的中外國際研究團隊,在月球撞擊坑智能識别和年代標定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新識别月球上近11萬個撞擊坑,並有超過1.8萬個撞擊坑被標定地質年代。月球撞擊坑的有效識别和年代估計,對月球地形地貌、地質搆造、地質年齡及航天器着陸點鎖定等至關重要。
特倫托大學信息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洛倫索·布魯佐内是項目的重要參與者。他向本報記者介紹,在這一月球探索項目中,“研究人員基於遷移學習方法,用7895個已識别和1411個已知年齡的撞擊坑數據,構建了一個深度神經網絡模型”。
研究結果大量充實了現有精準月球撞擊坑數據庫,已擴展並應用於嫦娥五號着陸區小型撞擊坑識别,對月球及行星科學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在瞭解月球演化和發展過程上,這一成果開闢了新的視野。月球與地球曾經歷共同的歷史事件。相比地球,月球上遠古事件的特徵,保存得更爲完好。因此,探月也爲瞭解地球演變提供了參照。”布魯佐内説。
在布魯佐内看來,研究成果得益於中國航天的卓越技術。“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所獲取的數據,以及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先進技術,爲探月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支撑。毋庸置疑,在月球研究領域中國處於國際研究最前沿。中國在航天特别是探月領域,提出許多重要倡議和推動計劃,將爲人類未來探月研究和實現更多目標提供巨大幫助。”
“與中國科學家互動、共事,是令人愉快和難忘的過程。”布魯佐内表示,意中科學家長期開展學術互訪,雙方的合作親密、順暢。月球撞擊坑識别項目的主要研究人員、中國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專家陳陽,就曾在特倫托大學度過幾年科研歲月。布魯佐内説,兩國研究人員專業知識互補、各展所長,取得的驕人成績也是彼此學習交流的成果。“這鞏固了我們與中國同事長期合作的傳統情誼。”
【中法——嫦娥六號將搭載DORN探測儀】
法國西南部城市圖盧兹被稱爲歐洲航天之都。城市東部的太空城是全球知名的航空航天主題公園,每年吸引近40萬遊客前來參觀。2019年,太空城迎來了嫦娥四號探測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全比例模型。這是圖盧兹太空城運營20多年來首次接收中國航天模型,不僅向法國民衆展現了中國探月工程實現的巨大突破,也是法中航天合作進一步深化的縮影。
2016年,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研製的心血管監測設備Cardiospace,搭乘中國的天宫二號進入太空,監測宇航員在太空艙失重狀態下的身體狀况。2018年10月,雙方共同研製和運營的第一顆科學衛星——中法海洋衛星成功發射。2019年,中法簽署探月計劃意向書,法國將參與預計在2024年前後實施的嫦娥六號探月計劃。這將是法國首個登月航天項目,也是中法首次探月合作。
回憶起過往合作,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主席讓—伊夫·勒加爾直言“各方面表現堪稱完美”。他説,中國探月工程取得重大成就,所進行的探索將加深人類對月球的瞭解。嫦娥系列探測器成功發射,無論是拍攝月球背面照片,還是嫦娥五號在月球自動採樣並帶回地球,都彌補了人類探月的空白。同時,中國對探月合作始終持開放態度,對人類增加對月球的瞭解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計劃,法方將提供一臺揮發物探測儀(DORN)搭載在未來發射的嫦娥六號探測器上,用於研究揮發性元素在月塵和月球外層空間的傳輸和擴散。勒加爾説,去年,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同中國國家航天局舉行視頻連綫會議,總結和交流了項目合作進展。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在會後公報中表示:“雙方合作令人欣慰,我們將繼續保持積極發展的合作勢頭。”
“法中兩國在航天領域的合作,擁有廣闊發展空間。”勒加爾表示,除嫦娥六號探測器和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項目合作外,法中還將探索火星巡視器項目合作的可行性,發揮各自優勢,加深人類對宇宙的理解,實現更大突破。(殷新宇 葉琦 劉玲玲 馮雪珺)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