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澳門持續進行山林修復計劃成效顯著
森林群落恢復狀態良好



   澳門訊 澳門市政署持續進行山林修復計劃,至去年已完成第一階段的應急生態修復,合共修復面積達40公頃,所種植的4萬多株苗木存活率高且生長良好。今年第四季度將開展第二階段的森林生態修復及整體完善提昇工作,力争於2024年完成修復面積120公頃。
  澳門近年經歷天鴿、山竹、海高斯等超强臺風吹襲,山林受損嚴重,超過50多萬株樹木受到不同程度損害。雖然有部分林區自然恢復力旺盛,但仍有廣泛山林因嚴重受損,須加以重植造林,持續修補復育。
  爲盡快恢復本澳山林生態環境,市政署由2018年起曾委托中山大學專家團隊進行調查,並獲廣東省林業局支持,由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專家組負責,逐步開展林木生態修復及優化設計項目。
  據介紹,整個澳門山林生態修復方案分兩階段進行,除了對已損失的山林植被進行修復外,亦因應部份作爲先峰樹的樹木已達樹齡上限,進入衰退期須逐步更替,同時適時適地保留及引入鄉土樹種,以促進林分的順向演替,創建鄉土性的林分結構,恢復地帶性的森林群落。
  澳門市政署已於2018年第四季至2020年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應急生態修復,當中包括在步行徑兩旁五至十米範圍内清理受損林木、封山育林、補植及造林撫育。期間合共修復面積達40公頃,種植了4萬多株苗木。現時各年份種植的苗木存活率高且生長良好,苗木萌芽、長新梢、生紅葉、開花結果等生理現象十分明顯。首年種植的苗木,經過兩年多養護已初步形成色葉林、觀花林的微生態景觀。今年初春,部份高約二至三公尺的樹種如山杜英、紅錐、紅桂木、海南紅豆等,已再開枝散葉,進而逐漸形成以鄉土闊葉樹爲主的森林群落。
  第二階段爲森林生態修復的整體完善與提昇,預計需時約5至10年,將於2021年第四季度開展,并力争於2024年完成修復面積120公頃。第二階段計劃在應急生態修復後,繼續加大造林緑化的投入,針對郊野森林樹種結構比較單一、有退化迹象、生物多樣性簡單的狀况,有序地逐步更替退化的林木。對衰退林區進行清理藤本,移除死樹,疏枝再種植優良鄉土樹種,以提供豐富蜜源和果源,爲野生動物提供更好的生存及繁育條件,同時完善及提昇森林及樹木生態修復的品質和效益。
  爲讓公衆深入瞭解并親身參與山林保育工作,市政署於每年三月緑化周舉辦大步行及山林植樹活動。今年於黑沙水庫郊野公園進行重植林,面積約1公頃,種植約一千株長壽的華南鄉土樹樹苗。另舉辦多項活動,帶領150多名市民一同參與樹木養護工作,協助檢查山林樹木生長情况,適時扶正、施肥及除草,令市民對山林樹木、保護大自然及傳承“愛緑共建美好城市”的理念有更深刻的體會。(區展婭)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