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动态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工程纪实
标题导航
潍烟高铁建设进展顺利
温州嵇师隧道顺利贯通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团队在香港发现大型二战遗迹
水泥业或优先纳入中国碳交易市场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州嵇师隧道顺利贯通
打开104国道温州鹿城段施工通道
温州讯
在温州鹿城段嵇师隧道项目现场,“轰”的一声巨响,随着打穿的岩石涌进隧道,这座由中交三航局温州鹿城段项目部承建的嵇师隧道终于顺利贯通。
作为浙江省重点工程的控制性节点,嵇师隧道是一座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的连拱隧道,设计时速80千米每小时,全长688米,包括山体开挖的暗洞663.55米和明洞16.45米。从地图上看,这条隧道仅为一个小点,只需要1分钟就能通过,却凝聚着建设者们17个月的心血。
施工伊始,这条看似平平无奇的隧道,就给项目部来了一个“下马威”。隧道临近金温扩能铁路,最近距离仅为200米,属涉铁施工范围,作业面狭小,民居、厂房密集,施工难度不小。在项目部副经理程剑春参与建设的隧道中,这样的情况还是头一回遇到,“从炮孔距离,到计算爆破炸药量都要非常精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隧道的爆破面上通常有几十个炮孔,按设计好的顺序爆破,不同炮孔爆破时差也就在一眨眼的功夫。在经过精密计算过后,团队将振动速度控制在5px/s以内,远低于规定的25px/s,保证了铁路和民居的安全。
修隧道,还有一道难关,就是岩体。施工隧道属于丘陵地貌,山体矮,围岩局部风化强烈。在这种疏松地质条件下施工,相当于在“薄饼”里打隧道。针对连拱隧道需重点监控围岩偏压和振动的施工特点,项目团队未雨绸缪,将超前地质预报和隧道监控量测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围岩稳定性”、“结构变形量”、“隧道支护与衬砌结构”这些专业名词,变成了智能化的数据,只有在仪器显示出令人满意的数字时,团队成员们脸上才露出轻松的笑。通过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他们在“薄饼”中撑起了“钢筋铁骨”,采用侧壁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施工。程建春团队一刻也不敢放松,隧道深处,现场机械“突突突”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这样高分贝的环境中工作,交流的声音往往变得微弱,通常是团队的默契和信任,使得工作顺利推进。
回想起建设过程,程剑春说,他们90%的时间都在与各种困难斗争,“南方多雨,一到雨天,别人都是往家里跑,但是我们团队却是逆行奔向工地。说到底,就是要守住安全这条线。”在克服了涉铁、浅埋、围岩变形,以及疫情等不利影响,为了抢进度,4个作业面同时推进,人停机不停,白天爆破出渣,夜间支护,每天至少共掘进四个循环,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嵇师隧道的顺利贯通,打开了104国道温州鹿城段施工的通道,为项目全线路基大面积施工提供了便利。建设红利,也在澎湃涌动着。项目部工地上,随处可见年轻的脸庞。这些皮肤黢黑的“90后”建设者,正成长为隧道建设的主力军。94年出生的于守洋已担任工程技术部副部长,“一旦选择了将青春融入了泥水、汗水,就会找到一种价值坐标,此时此刻也才会真正理解什么是三航精神,为什么要奋勇争先。这也是我们在这里扎根的原因。”(史朵朵)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