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京哈高铁北京朝阳站,创下数个全国之最
被誉为“中国高铁样板客运站”


  “第一次将高铁客车雨棚兼做旅客停车场,第一次把两层楼高的大玻璃‘拼’成客站幕墙,第一次集中把‘云管理’运用到进度、安全、质量各个方面……”京哈高铁北京朝阳站,创下数个全国之最。
  作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首都北京亮相的第一座大型交通枢纽。北京朝阳站2018年8月8日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践行“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新时代铁路客站建设新理念,对站房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是中国高铁客站建设的新样板。
  “创新,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北京朝阳站项目总工程师李进说,如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怎样设计才能让旅客换乘更加便捷等是讨论最多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民情,结合城市规划,参建各方最终确定,将北京朝阳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棚上盖设计为停车场。据了解,这是国内面积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棚上盖停车场。
  2018年9月,距离进场施工还不足一个月,雨棚施工就打下了第一根桩。随后,6.2万平方米的大规模混凝土浇筑,全部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提前做好大量预留预埋工作……一个个棘手问题接踵而至。北京朝阳站200余人的管理团队想方设法推进管理创新,拿出了解决方案:分两期6个区域协同作战,责任到人,交叉作业,自主研发“156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将进度、质量、安全等纳入“云平台”,随时掌控现场情况,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施工高峰时,200多台机械设备、2000多名工人在施工现场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现场3台加油车马不停蹄,仅柴油一天就要“喝掉”12000多升,相当于一辆百公里耗油10升的小轿车围着地球赤道跑3圈……这一切尽在现场管理的智能“大脑”掌控之中,“156智慧建造管理平台”也因此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央企信息化应用示范项目,并被中国施工企业协会评为“2019年度项目级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这个在雨棚上建设的新型停车场,最多可停放社会车辆555台。从停车场到候车大厅,平均距离200米,步行仅需3分钟。”北京朝阳站项目负责人介绍,北京朝阳站首次将站台雨棚屋面全部应用为室外停车场,不但实现200米内轻松换乘,而且在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节约建筑成本方面树立了典范。
  雨棚屋面变成了停车场,对站房采光是否有影响?建设者用艺术家般的匠心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将一块块高6米、重达750公斤的巨型玻璃,两两呈90度夹角拼装好,486块玻璃形成超大折线玻璃幕墙,让站房看起来宛若一扇巨型水晶屏风,通透的视野、良好的采光让候车旅客倍感舒适。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北京朝阳站项目部迅速成立了14人的“党员防疫先锋队”,及时采购防护口罩、药品、测温仪、消毒液等一批防疫物资,为战“疫”做足了准备。疫情下,北京朝阳站项目部逆行而上,带领2000多名现场作业人员抢工期、赶进度,冲出了疫情下的施工生产加速度,被誉为建筑央企战“疫”复工、达产达效的典范。
  回望近900个日夜,中铁建设的建设者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高铁事业奉献了一座又一座精品站房。今天,落成的北京朝阳站仪态万方。相信未来,它将为东北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付涧梅 井源)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广告、业务、来稿:zgjjb@foxmail.com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