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讯 1月29日,湛江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湛江经济实力持续增强,GDP总值突破3100亿元,年均增长5%,2020年亦保持了1.9%的增幅,连续两年跻身中国百强城市。
十四五时期是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窗口期,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将大幅提升。而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湛江亦将GDP增长预期目标调高至7%,并提出将强化交通枢纽、科技创新驱动等功能,发展壮大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三五”时期,湛江发展定位持续提升,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从北部湾中心城市,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到省域副中心城市,到建设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湛江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达到历史新高度。
【湛江2021年GDP预期增长7%】 今年,湛江将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打造中国南部沿海重要高铁枢纽,建成湛江吴川机场和深湛铁路机场段预埋结构工程、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建成东雷高速、汕湛高速吴川支线调顺跨海大桥和湛江大道等交通项目;
将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功能,加快建设湛江高新区、创新湛江湾实验室管理机制、加快建设龙王湾研发基地一期工程、与深圳鹏城实验室共建湛江海洋科技研究与产业化基地;
将进一步发展壮大现代临港产业集群,推动中科炼化一期达产达效并加快推动建设二期项目、加快建设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期项目动工建设一、二期项目,确保宝钢湛江钢铁基地3号高炉7月1日前建成投产,建成千万吨级绿色钢铁基地;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引进力度,加快建设中国移动(广东湛江)数据中心二期,力争动工建设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建成5G基站7000座。
【广东积极打造双省域副中心城市】 中国大陆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正憋着一股劲将省内两个远离省会的地级市打造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并试图以此促进省内各区域协调发展。
2021年广东省政府明确表示要“支持汕头、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立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机制,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重要发展极。”这已经是连续两年,广东省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支持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列为年度重点工作。
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的合作也在近期有了新进展。1月26日,湛江与广州两地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圳与汕头市政府的深度协作框架协议签署得更早些,1月8日签署完成。广州与深圳是广东省内当之无愧的“双核”城市,广州和湛江、深圳和汕头“拉红线”,旨在加速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发展动力机制。
广东省政府为何选择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又为何选择汕头跟湛江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两个城市是否能担负起重任?
【缩小贫富差距,湛江、汕头责任重大】 省域副中心的说法,由湖北社科院的学者在2001年提出,指的是一省之内,距离省会城市较远,但综合实力较周边地区强,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城市。
除开广东省,还有其他省份在探索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典型的有湖北省将宜昌、襄阳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湖南省将衡阳、岳阳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在广东省,省政府文件首次明确汕头、湛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的文件,可以追溯到2017年12月发布的《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该规划指出,珠三角和粤东粤西两翼发展不协调问题仍较突出,一体化发展格局尚未形成,要支持粤东粤西地区加速崛起,形成新的增长极,充分发挥汕头、湛江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带头作用。
【汕头、湛江发展现状还有待提高】 不少汕头、湛江市民将自己的家乡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看成意外之喜。但即使到了2020年,湛江的GDP为3100.22亿元,汕头的GDP为2730.58亿元,3000亿元左右的GDP规模,在GDP总量已经领跑全国32年的广东省,实属普通。2019年,汕头、湛江两地的人均GDP均在4万元规模,而国内人均GDP已经突破7万元。
在地图上看,广东省的轮廓像一个鸡腿,呈东西走向,按地理位置划分,可以分为珠三角地区和粤西、粤东、粤北地区,粤北多为山区。
多年来广东省一直试图促进省内各区域的协调发展,目前来看,缩小贫富差距的硬仗还未取得胜利。广东省的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珠三角生产总值将近8.7万亿元,东翼生产总值将近7000亿元、西翼约为7600亿元、山区约为6200亿元。
广东省目前规划的区域发展格局可以总结为“一核一带一区”:“一核”指的是珠三角地区,是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引擎,该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一带”即沿海经济带,是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该区域包括珠三角沿海7市和东西两翼地区7市,东翼以汕头市为中心,包括汕头、汕尾、揭阳、潮州4市,西翼以湛江市为中心,包括湛江、茂名、阳江3市;“一区”指的是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该区域包括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5市,重点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大力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构建和巩固北部生态屏障。
【两城市都曾有过辉煌历史】 在汕头和湛江的发展史上,两市都曾有过辉煌。两市均是港口城市,汕头的开埠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1980年成为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湛江在19世纪90年代被法国租借时,就有称号“广州湾”,1984年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60年,邓小平视察湛江时,给湛江打了一个品牌叫“北有青岛,南有湛江”,但在中国40余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对比广东省内一些城市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汕头和湛江显得落寞。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行动中,它们能如期成长吗?
汕头和湛江在改革开放历程中发展速度滞后的一个很大客观原因是,政策扭转了它们原本的地理位置优势,让它们原有的优势变成劣势。改革开放后,广东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香港成为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进入中国内地的中转站,毗邻香港的深圳率先发展,靠近广深的其它珠三角城市得以被辐射带动,汕头和湛江离得远,成了“圈外人”。
【两城市未来发展可期】 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确立,让汕头、湛江这两个城市,从原本显得边缘的城市,摇身一变成为自己所在区域的龙头老大,这是汕头、湛江的新发展机遇,也是汕头、湛江面临的新发展考验。
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1月26日,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官网公示粤东城际铁路汕头至潮汕机场段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该铁路项目自汕头站南端引出,全线44公里,设8座车站,其中6座车站设在汕头。2020年1月,粤东最大的高铁站——汕头站枢纽一体化工程项目开工,汕头站将成为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以及城市轨道、公路客运、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而如果时间倒退回到2018年,汕头站还称不上是高铁站,外地学生如果选择高铁抵达位于汕头金平区的汕大,最近的下车站点为位于潮州市内的潮汕站。
据汕头日报报道,2021年有超过50个汕头相关的重点项目列入当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覆盖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工程项目和民生项目。
1月初,国家民航局正式批准湛江迁建机场命名为“湛江吴川机场”。目前的湛江机场位于湛江霞山区,最早由法国殖民政府在1936年修建。早在2009年的粤西工作会议上,就有提议称,应该将湛江机场迁建到湛江、茂名两市之间,增大湛江机场的辐射能力,2019年9月,湛江机场迁建工程可研报告获批,2019年10月,湛江机场迁建工程项目动工建设。
同在1月初,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全天候码头正式投入试生产运行。宝钢称得上是广东省政府为湛江牵线迁入的一个大项目。中科炼化是省政府为湛江引进的另一大项目,确定落地湛江东海岛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09年,2019年底,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在湛江东海岛举行工程交接仪式,2020年6月投产。(葛效文 薛刚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