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年底开建
“会呼吸的绿色医院”




   深圳讯 深圳光明区人民医院新院工程正有序推动建设中,截至目前,已完成设计招标工作,预计2021年年底动工建设。另据院方介绍,医院已经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新院,拟新建成为1500床位的综合医院。
【交通便利,临近地铁下村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新院选址于公明街道办事处,北环大道与富利路交汇处东南侧,新院位置北临公明北环大道,南临富利路,临近地铁13号线下村站。
  项目投资27亿元,总用地49962.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843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1138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0705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院内生活、科研教学等。
【深圳最老的医院,注入新生活力】
  据了解,位于公明的光明区人民医院,创建于1952年,至今已有近60年历史。2018年4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成立,由原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光明新区中心医院两个院区及3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组成。
【医疗环境极佳,“会呼吸的绿色医院”】
  该项目力求打造一所会呼吸的医院,打造一个舒适温馨、绿色环保的医疗场所。通过高效安全的交通规划,建立人、车各自独立的双枢纽体系。
  新院将是一个多层级医疗场所,构建了“两区七中心”的格局。希望通过精心的设计,带来高效的交通、安全的流线、舒适的空间、优美的环境,回归生命之本。设计中,以十字型街为骨架、跳动的绿心为主题,在高度集约化的建筑布局下设计出富有节奏感的线条及体块。通过空中花园等设计缓解用地紧张带来的绿地缺失;打造人行和车流的双枢纽平台;在医疗功能高效的前提下设置多护理单元、多中心化,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多元生态的休憩场所。
  行政楼布置在东侧,便于与东侧的后期发展用地衔接,用于东南角的广场也比较好的迎合地铁人流。住院部分为3栋,城市界面围而不合,比较丰富。交通组织顺畅,人车双交通枢纽的设计高校解决人车分流问题,多层级中心化设计缓解了大量人流聚集的交通压力。
  规划最大的特色在于塔楼超景观面延展,保证塔楼最大的景观视野,南北向设置绿廊,并在中心形成景观庭院,地下设置接驳系统,便于车行交通组织。各出入口设计合理,尤其是平疫结合的设计能够顺应未来突发疫情情况。 
【深圳持续提升医疗实力】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新院建成后,将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性医疗中心,以缓解光明区卫生基本医疗资源短缺现状,满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医院将在保障基本医疗的基础上,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科研实力,提高光明区医疗科研及卫生基础的整体实力,为提升深圳医疗整体水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王刚 白先咏)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广告、业务、来稿:zgjjb@foxmail.com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