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动态
第03版:大湾区专版
第04版:工程管理
标题导航
香港建筑业发声:要对香港有信心
香港组装合成建筑法指引系列发布
横琴“澳门新街坊”工程全面启动
澳门理工学院学生考察广州南沙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湾区发展迅速,香港优势渐失?
香港建筑业发声:要对香港有信心
香港讯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成为香港与内地的热门话题,香港政府鼓励年轻人到大湾区寻找发展机遇,同时,本地不少行业也希望能在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中有所作为。另一边,也有不少内地从业者想到香港交流及汲取经验。在“一国两制”下,两地若能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便能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
2019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筑学会(香港)成立,创会会长吴仲佳表示,希望学会能为两地搭建桥梁,既帮助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也把香港优秀经验输出内地。近年来,不时有意见指出香港优势渐失,吴仲佳表示,藉学会成立,也希望带出一个信息,香港的优势仍在,香港人应该要对自己有信心。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筑学会(香港)成立于2019年6月,虽说是以“建筑”命名的学会,但成员却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包括工程界、建筑界、环境业界等。据介绍,学会由不同专业委员会组成,包括青年会员委员会、BIM技术委员会、环境评估委员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等。学会至今已有会员超过300人,除了涵盖香港会员外,也有来自内地、马来西亚等不同地方的会员。
重点推广BIM
“我们的学会的口号是’凝聚粤港澳精英,共建大湾区未来’。我们希望可以为欲在内地寻找更多机会的本地工程人员或年轻人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亦希望透过平台,促进融合两地,推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业界人士寻找更多机会。”创会会长吴仲佳谈到创办学会的理念。谈到创会原因,本是工程师的吴仲佳表示,有一次,他与来自广东省设计研究院的朋友协助一位朋友处理某工程项目时,发现香港建筑及工程界的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内地。他认为,既然香港已经处于落后阶段,便应该急起直追。“若不把我们自身的优势与内地融合,就很难让本地年轻一辈的从业员觅得更多机会。”因此,即使已踏入“收成期”,吴仲佳仍和其他来自不同界别的人士成立学会,冀为本地年轻工程人员带来更多机遇。
学会其中一个重点的工作,是推行建筑信息模拟(BuildingInformationModelling,简称BIM),并希望以BIM作为起点,将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BIM青年人才培训基地。吴仲佳表示,此技术无论在内地,以至全世界都是热门话题,而且应用广泛,奈何香港却仍未有足够重视,因此,学会希望积极培养BIM人才,考取此技术证书后,能进入内地工作。在本年11月,学会与中国图学学会合办了首个全国BIM技能等级试,吸引了不少在职人士报考。学会未成立时,考生若要应考此试,便需赴内地应考,如今在香港便能直接考取。“香港人去考,并由内地出证书,有证书便可到内地工作,多点选择。这是最希望可以帮业界做到的事。”吴仲佳说。
为年轻人带来更多机会
此外,学会亦会定期举办不同的交流活动,例如到内地参观一些标志性建筑或厂房,一窥机房秘密,交流学习。此外,去年10月亦举办了建筑模型大赛,吸引了25个参赛队伍,当中不乏香港学生。目前因疫情,一些原本计划好的交流活动无奈取消,但吴仲佳表示,虽然目前一些活动只能透过网上举行,但未来亦会继续举办不同类型的交流活动,让年轻从业员对自己身处的行业有更多认识。此外,学会亦有意走进各大专院校,为有意到内地发展的学生了解行情。
然而,毕竟现在情况复杂,有部分香港年轻人或对内地有抗拒感,到内地发展的意欲较低,如此时势仍鼓励年轻人到大湾区发展会否吃力不讨好?对此,吴仲佳并不感到悲观,他认为从事工程行业的人普遍较务实,他说出个重点来:“其实说的是机会,即你能否提供机会给他们。”他直言:“学会秉承的是为年轻人未来发展的方向走,最实际的还是能否为他们带来机会。像上年举办的建筑模型大赛,我也颇感意外,有超过20队参赛队伍。”他直言,最初有部分人都会持怀疑态度,但当真正深入了解后,便发现学会还是属实干型,能协助他们的专业发展。
香港工程管理优势仍在
事实上,内地发展一日千里,确实机遇处处。“香港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单是深圳已经有15万部电梯,遍地机会,香港只得7万多部。”然而,这里亦带出一个疑问。内地从来不缺劳动人口,既然当地遍地机会,香港人在当地又有何竞争力?对此,吴仲佳表示:“我觉得大湾区的存在会吸引到更多香港投资者到该处投资建筑。香港的投资者会倾向与同声同气的人合作。”这亦引伸出一个问题,既然大湾区急速发展,那在两地融合之下,究竟香港是否仍拥有自身的优势?
“香港优秀的方面仍有很多,例如在建筑界,我们的工程管理是非常优秀的,这是内地也承认的,内地亦有很多人想来取经。而且,内地通过香港亦可以把他们的产品及新科技输出到一带一路。”吴仲佳认为,在“一国两制”实施下,香港仍然有自身优势,他呼吁香港年轻人不要放弃,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亦要放远目光,把握两地机遇。(文昕)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广告、业务、来稿:zgjjb@foxmail.com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