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力争2025年建成海洋强市
厦门举办国际海洋周暨海洋发展大会



   厦门讯 厦门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因海而美,将力争到2025年建成海洋强市,到2035年建成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昨日上午,2020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暨海洋发展大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吹响了建设海洋强市号角。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省委副书记、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出席并讲话。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以视频方式致辞。副省长李德金出席。
   扬帆蓝色航程 建设海洋强市
  胡昌升以“扬帆蓝色航程,建设海洋强市”为题作主旨讲话。他说,厦门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因海而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前瞻探索,为我们建设海洋强市指明了方向;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保护海洋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建设海洋强市提供了重大机遇;厦门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为建设海洋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厦门市将牢记殷切嘱托,坚定“蓝色信念”,力争到2025年建成海洋强市,到2035年建成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
  胡昌升表示,海洋是厦门的生命线,也是资源富集的“聚宝盆”。我们要守护“蓝色家园”,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海洋污染协同治理,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海洋监测监管体系,实现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要打造“蓝色引擎”,积极构建现代化的海洋产业体系,持续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文旅体育产业、港口航运物流产业、特色现代渔业,拓展全市域的海洋发展空间,打造创新型的海洋科技教育高地,完善最具获得感的政策服务体系,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奏响“蓝色乐章”,致力打造更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环境、更加开放的合作空间,汇聚建设海洋强市合力。我们要持续办好厦门国际海洋周,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努力把海洋周办成推动蓝色经济发展、促进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的“蓝色风帆”。厦门作为一座得海洋风气之先的城市,将以建设海洋强市的生动实践,为探索“人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贡献厦门智慧。
   25个重点项目签约 投资近300亿元
  会上还举行了签约仪式,25个重点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投资金额近300亿元,项目涵盖海洋生物医药制品、现代渔业、智慧海洋、国际港口航运等现代海洋新兴产业。
  大会先后发布了《厦门市关于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重磅政策,用真金白银、实质举措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会上同时提出,拟成立厦门市海洋发展委员会,旨在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海域海岛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修复等海洋综合管理重大决策、重要规划和重要政策的统筹协调,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记者观察手记】厦门开启蓝色发展新航程
  厦门国际海洋周举办14届来,今年的活动很特别。
  在多位国内外官员、学者陆续发言,共同寄语厦门蓝色发展之后,多名企业家代表也出现在海洋周开幕式的舞台,从各自行业出发,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热烈讨论。
  企业家出现在厦门国际海洋周最重要的一片舞台,这在此前并不多见。这当然得益于海洋周的开幕式首次与海洋发展大会融合举办,同时也是在释放一个新的信号:厦门将开启蓝色发展新航程。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在开幕式上的发言中,香港联泰集团行政总裁陈亨利用企业家的语言,表达了要齐心协力,为厦门全面推进海洋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厦门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一同打拼的决心。
  陈亨利分享,今年7月,厦门市《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都市渔业升级的若干措施》出台后,他们经认真研究,认为厦门有丰富的渔港商港,有优惠的扶持政策,有便捷的物流通道,有一流的营商环境,于是决定在厦门成立一家注册资金不低于3000万美元的公司,并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此次大会还安排了集中签约的重要环节,让来自各个产业的企业家们成为真正的主角。大会共选取了25个重点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投资金额近300亿元。
  对于推动海洋经济,厦门市也表达了满满的诚意。大会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政策,用真金白银、实质举措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厦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构建现代化的海洋产业新体系、拓展海洋产业发展新空间、打造创新型的海洋科技新高地以及强化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服务保障四方面提出18条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此外,《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两份重要文件公布,锚定了厦门海洋事业的新方向。(林雨润)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投稿邮箱:zgjjb@foxmail.com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