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讯 11月19—20日,2020中国企业数字化学习大会(CEFE)在上海举办。此次大会以“数字战略、数字学习、数字人才”为大会主题。《中国基建报》总编沈云峰在会上作主题发言。他指出:新基建浪潮,中国将是毫无争议的领跑者。
沈云峰指出,在中国,无论政府还是市场层面,都对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从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来看,国家和市场如此重视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一方面是因为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于对重要产业的技术标准和产业主导权的争夺;另一方面也由于自2008年金融危机和今年疫情以来,全球有实力的参与主体一直致力于寻找强劲的内生性驱动力,以摆脱“萧条经济学”的阴霾。而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结合大规模的应用场景和深度的消费潜力,有望培育出新的超长产业链,引领经济实现新旧增长动能的转换。
从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全球视角来看,80多年前那场世纪大萧条,尽管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差不多倒退了30年。但代表新兴力量的美国,依靠汽车、石化和通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引领,尤其是富有成效的政府干预,仅用8年时间就使经济元气得以恢复,并顺势进入重化工业时代,一跃成为世界首席经济强国。
40多年前的两次石油危机期间,以钢铁、汽车、化工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遭受严重打击,但已有丰富危机应对经验的美国大力发展计算机、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兴产业,顺势完成经济结构转型。差不多同时,欧洲在计算机、机器人、通信网、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先后取得一大批超前技术成果,为产业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最近十多年来,全球产业经过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冲击,更多时候处于调整和恢复期。但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步伐不会因金融危机而停止。美欧、中国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及其处于顶层的一些企业,一直在酝酿新产业革命,力图造就一个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超级产业。
在这场关乎全球核心价值链未来分工地位的竞争中,作为超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依靠前瞻性的政策规划、大当量的技术研发投入、极具深度与广度的市场应用以及相关企业敏锐的市场直觉和行为自觉,走在了世界前列,也表现得越来越有底气。
早在2008年,我们就把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努力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竞争优势。今天,坚持新发展理念,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竞争优势等得到进一步强调。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更被明确提出来。
放眼全球,中国对发展“新基建”可谓最为专注。尽管受到不少外部干扰甚至蓄意阻挠,我们仍锐意进取,全力破解关键短板装备、基础零部件、工业软件等问题。这种只争朝夕的精神与高度专注,就是中国“新基建”的底气所在。
这种底气,还在于我们对“新基建”各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已达到相当高水平。今日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研发人员总量更是稳居全球第一。不少志向高远的高科技企业把大当量的研发投入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支撑。目前,中国领先型高科技企业的年研发投入超过150亿美元,其中投入到前沿技术及基础技术研究的经费就达到30亿美元。
另外,超大规模的应用场景、极具深度的消费潜力以及日益增强的资本对接能力,也是中国“新基建”的底气所在。
随着中国国内疫情缓解,内需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少,预计内需对国内经济支撑力将加强,特别是新基建有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投资增长的新动能。新基建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潜能,是扩大有效投资规模的重要抓手。以5G为例,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基础设施,5G不仅自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行业紧密结合,也将产生更多的投资需求。选择新基建作为投资突破方向之一,从长远看不仅有利于加速疫后经济恢复,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也大有裨益,可谓一举多得。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随着政策发酵,宏观层面统筹协调、有力引领,微观层面多点突进、积极作为,新基建将按下“快进键”,迎来新机遇,引领发展新浪潮。(王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