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北斗”助力!国内首个一次建成城市内环高架取得突破

  
   济宁讯 11月9日凌晨2点15分,在山东济宁东外环路与新兖铁路交汇处,随着两台千斤顶的牵引,经过45分钟的逆时针转动,重达18000吨的转体桥成功跨越新兖铁路,标志我国首个一次建成的城市内环高架桥建设取得新突破。
  由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该转体桥主跨120米,主墩位于铁路北侧,桥面宽度29.9米,长120米,净高度9.9米,转体角度81.81度,其所跨越的新兖铁路与京广、京九、京沪三大南北干线相交,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对转体桥梁合龙的精度和线形等技术标准要求极高。
  数据显示,这个转体桥相当于12000辆小汽车的重量,还要跨越新兖铁路既有线转体,施工风险较大。中铁二十五局济宁快速路项目经理张志华表示:为实现桥梁顺利转体,我们合理编制施工方案,应用钢筋绑扎胎架,采用定性钢模,在预制台座上一次性浇筑成型,并在箱梁预制区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自动、定时对预制箱梁进行养护,确保箱梁质量。
  “此外,为确保安全精准转体,选择凌晨1:30至2:30铁路运行‘天窗点’进行转体施工,并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桥体进行测量定位,将测量数据进行集成处理,以保证转体梁与桥墩台座精准对接。北斗系统的实用,信号强度和测量精准度较GPS均有所提升。”该项目总工刘承启表示。
  据刘承启介绍,“北斗”作为我国从基础研究做起走自主创新之路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之一,在即将过去的“十三五”期间迈上了新台阶,从2017年11月起,两年半时间高密度发射18箭30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等一系列科研成果提升了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实力、扩大了科技应用场景、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也为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更高效的途径。”刘承启表示,未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还将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获得感贡献更大的力量。
  山东公用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鹏表示,济宁市主城区内环高架全长41公里,是目前我国首个一次性建成的城市内环高架桥。李鹏继续介绍道:“去年5月份第一个标段于进场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主线通车,在这么短时间内一次性建成城市环线国内未有先例。相较传统现浇梁生产方式,我们大部分采用工厂化预制方式,在有效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安全生产隐患的同时,还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訾谦)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广告、业务、来稿:zgjjb@foxmail.com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