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中国基建报预测未来10年中国十大超级工程(上)

     
   
   
   
   
     香港讯 11月12日,由《中国建筑报》、《中国基建报》、《中国工程报》三家建筑行业领先报业联合发布“未来10年中国十大超级工程”白皮书。三家报业在综合中国基建发展现状和前景,结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建设及环境学院36位教授的诚挚意见后,甄选出“未来10年中国十大超级工程”。  
  今天,我们向广大读者介绍这“未来10年中国十大超级工程”中的前五座。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介绍这十大超级工程的后五座。  
     1川藏铁路  
  川藏铁路(Sichuan-TibetRailway)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铁路,呈东西走向,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线路全长1838千米,设计速度160至200千米/小时。这是中国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  
  川藏铁路采用兴建新线与合并旧线的方式修筑,分期分段建设运营;拉林段与成雅段于2014年12月开工建设;雅林段于2020年11月开工建设。2018年12月28日,川藏铁路成雅段开通运营。2020年4月7日,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全线47座隧道全部贯通。2020年11月8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川藏铁路工程需要面对崇山峻岭、地形高差、地震频发、复杂地质、季节冻土、山地灾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态环保等建设难题。集合了山岭重丘、高原高寒、风沙荒漠、雷雨雪霜等多种极端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川藏铁路作为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沿途穿越的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山脉峰岭最密集的地区,从成都到拉萨线路需“穿七江过八山”,累计爬升高度达到1.4万米,其地质构造之复杂,地形地貌之多样,地表起伏之落差,起伏波折之繁多,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中国基建报》总编沈云峰先生点评川藏铁路工程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基建之巅、毫无争议的未来10年中国十大超级工程”。  
      2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截至2020年6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经安全输水2000天,累计向北输水300亿立方米,已使沿线6000万人口受益。  
  《中国工程报》执行总编宋家明先生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是未来10年中国最重要的民生基建工程,将极大程度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提升水资源的配置效率,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3粤港澳大湾区集群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英文名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缩写GBA)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  
  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要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中国建筑报》总编荣誉增先生认为,与全球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仍有着极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它是代表中国参与世界湾区大角逐的耀眼新星。  
     4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于1992年首次提出,其最初构想是:从山东蓬莱经长山列岛至辽宁旅顺,以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或桥梁隧道结合的方式,建设跨越渤海海峡的直达快捷通道。2013年7月,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战略规划研究项目完成并上报国务院。2019年5月,在2019年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表示,渤海湾跨海通道的内部研究已到关键节点,课题组已完成通道方案的战略性规划研究报告并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截至2019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已纳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以及山东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等多个国家和地方文件中。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设计的方案是跨渤海湾大通道,在山东蓬莱至辽宁旅顺之间修建渤海海峡跨海公路和铁路两用通道。据悉,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投资巨大,前期研究按公路、铁路双通道计算,总投资约2000亿元—3000亿元,投资规模堪比三峡工程。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成将极大便利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省与东部和东南沿海省份的交流,深化与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合作,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对东北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将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建筑报》总编荣誉增先生分析指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建设,将使环渤海由原来的“C”形环绕运输变为“I”形直达运输,渤海经济圈与胶东乃至长三角经济圈紧密结合,对东北振兴、中国经济的再腾飞意义重大。直接受益的就有东三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广西等10个省市自治区。  
     5新藏铁路  
  新藏铁路(Xinjiang-TibetRailway),是规划中的连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铁路线路,线路北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站,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站。新藏铁路预计在2026-2030年开建,2045年前建成。  
  新藏铁路,南段为拉日铁路,是规划中的连接喀什地区和拉萨市的铁路线路,线路北起喀什地区叶城站,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站,全长2000千米。其中和田至日喀则拉孜段全长1600千米,西藏自治区境内1340千米,为单线电力牵引铁路,预计总投资960亿元。而日喀则到拉萨的铁路已在2014年修建完工。2018年11月,新藏铁路和田至拉孜段被列入《西藏自治区中长期(2021-2030年)铁路网发展规划》。  
  新藏铁路的修建难度很高,途径世界闻名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脉,预计全线要穿越十几处冰达坂、几十条冰河、沿途横卧着逾千公里的荒漠戈壁、永冻土层和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人迹罕至的羌塘草原及上百里的无人区,全线的海拔在预计在4500米以上,沿线冬季气温达零下40℃,氧气含量只有内陆地区的44%。  
  《中国建筑报》总编荣誉增先生认为,新藏铁路未来的建成,将会成为连接新疆和西藏的重要交通要道、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铁路大动脉,对于加强新疆和西藏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西藏阿里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广告、业务、来稿:zgjjb@foxmail.com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