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刘金春——挑战“世界屋脊”的“猛虎”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余光中将这句词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中铁广州局桥梁公司拉林铁路藏木特大桥项目的刘金春——这个糙老爷们,没有一点违和感。
  有着近三十年造桥经验的刘金春,“桥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即使在世界屋脊西藏,也敢挑战天地,于冰雪高原上建起一道结结实实的“长虹”,跨越雅鲁藏布江,创下又一奇迹。
  “猛虎”如他,一身过硬的专业技术傲人,各项荣誉奖项多如牛毛,却始终有一颗包容的心,对待身边人耐心至极,特别是在技术引导方面,心细如丝,谆谆教诲,期以进步,跟随着造桥团队在国家基建事业里一路向上向前。
   一脉相连:骨子里就是造桥人
  刘金春“猛虎”的“称号”追根溯源还得讲起他的父亲“刘老虎”。是的,他的父亲就是一位造桥人,他则是根正苗红的“桥二代”。幼年,他跟随父亲走南闯北,看着一座座桥拔起而起,跨越江河,造桥于他而言,似乎是与生俱来应该做的事。所以在17岁高中毕业的时候,他放弃了名列前茅的成绩,放弃了高考上一本的机会,放弃了安稳一生的生活,毅然决然地接过父亲的接力棒,走上造桥之路。和拥有娴熟技术、丰富经验的父亲相比,初出茅庐的刘金春“待遇”要差很多,上岗就是学徒工,这边螺丝松了去拧一拧,那边人手不够去搭把手,一不注意犯错就被老师傅们严厉教训。可他总是乐呵呵的,走到哪学到哪,只要是犯过一次的错误就绝对不会再犯类似的,师傅们哪怕是教训也牢牢记在心里,还用上了笔记本,把重点难点都记下来,下班回家问父亲,自己反复琢磨,直到弄懂。他是自信的,坚信总有一天自己能够成为父亲那样的“老虎”,解决任何难题都不在话下。父亲将造桥的血脉传给他,也将“猛虎”的拼劲儿传给了他。从钳工、电工、泵手,到运梁专用车司机、起重司机、起重司索工,再到机长,他的马不停蹄地在前行,然而即使忙碌如此,他也没有“放过”自己,实践与理论,他都不想缺席。电大基础理论课程、桥梁工程学、土木工程学、建筑材料学、桥梁构造学等专业理论知识他都收入囊中,一学就是大半生,造桥不止,勤学不停。
   高歌猛进:对“世界屋脊”说“不”
  心有猛虎,必然成虎。而今的刘金春建过的桥细数起来有不少,除却最为著名的贡嘎雅鲁藏布江特大桥,还有洛阳黄河二桥、菏泽东明黄河二桥、湖南阮江二桥、山西阳翼北深沟特大桥等,几十年历练下来,老一辈的人叫他“小老虎”,而更多的人则都是尊称一声“老虎师父”。
  可想而知,这样一位“猛虎”,在上拉林铁路的时候是多么无畏无惧。谁都知道,被称之为“世界屋脊”气候寒湿,缺氧暴晒,强烈高原反应会让人产生剧烈的头痛、眼球突出、肺水肿等。一到冬季,雨夹雪下半个月是常态,操作重机艰难至极,特别是在雅江边,猛烈的寒风夹杂着雪花扑打在人的脸上,如针刺刀割,裹着厚厚的军大衣也无法抵挡。但这些,没有让刘金春却步。造桥本就是用人工雕琢大自然的过程,是“世界屋脊”就可以难倒他吗?当然不!
  在雪域高原的江河峡谷之上,刘金春没有猛干,而是先游雅江、转桥墩、看梁图,将地质琢磨透彻,将机器细致打磨,结合高原特性,每一步都反复调整,直到分毫不差。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单单是吊机吊索的决定就耗费了许多精力。起重公司表示,直径42mm的钢丝没问题,安全系数高达7-8倍,可刘金春却在深思后表示需要56mm,毕竟雅江风大,节段梁吊高又高。双方各有考量,最终还是上报工程部,反复计算后才得出结论,的确应当按照刘金春的56mm来……
  从一颗螺丝的松紧到整个节段梁拼装,每一处,刘金春都不敢大意。就如同高原上一个喷嚏就会让人丧命一般,他每走一步都反复计算琢磨,恶劣条件的高原之上,没有真正的休息,只有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外人看来,他总是干得起劲儿,时刻热火朝天,但只有真正懂的人才知道,高歌猛进的背后,是他殚精竭虑的用心与付出。
   细嗅蔷薇:猛虎的别样“温柔”
  如果说刘金春对待造桥的种种艰难困苦是“横眉冷对千夫指”,那对待身边人便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经验老到的他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到不正确操作时也总能给予最适当的纠正。也正因为如此,他一次又一次地及时化解危难。
  作为贡嘎雅鲁藏布江特大桥一号造桥机机长,他要操心的事太多太多,但事事他都追求精益求精。在进行接梁吊装作业时,他发现一个吊点异常,检查之后果然是因为吊杆上一颗螺母少拧了一丝,找到责任人竟是一位新工人,他语重心长地强调螺丝拧到位的重要性,耐心教诲没有指责,而后却把带班班长狠狠批评;一次节段梁拼接完成后突然发生故障,检查之后发现是正在工作的千斤顶密封圈老化缘由,此刻上千吨的节段梁还压着千斤顶,情况十分危急。刘金春镇定自若,先是调来张拉顶代替故障顶,与原来千斤顶同时作业,硬是将节段梁体稳稳地放入桥墩支座,看得大家目瞪口呆,连连钦佩刘金春“艺高人胆大,逢凶也化吉”。
  刘金春的“温柔”源于耐心,遇见吊梁体运转偏差两三公分,他极力调整;顶托有小缝隙,他立马更正;正在上胶突遇风雨棚布吹翻,他安排铲除。看到有不带安全帽的工友,他也会出言提示……事无巨细,他都会用心去做。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2017年的初夏,从世界屋脊西藏传来喜讯——贡嘎特大桥成功跨江,被中央新闻特别报道。敢于挑战世界屋脊的“猛虎”最终得以胜利!当人们给予赞赏,他却表示,是中铁人共同的功劳。是的,中铁建设者即使在高原,也是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他们的斗志更高,离天近,就以桥连接起天地,不退缩,敢拼搏,这样的他们,而后必然还会创造更多奇迹!(王祥)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投稿邮箱:zgjjb@foxmail.com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